紙張凹版油墨檢測
發布日期: 2025-04-15 02:00:15 - 更新時間:2025年04月15日 02:02
紙張凹版油墨檢測的關鍵項目解析
一、物理性能檢測
1. 粘度
- 目的:衡量油墨流動性,影響印刷適性和轉移性。
- 方法:使用旋轉粘度計(如Brookfield粘度計),在特定溫度下測定油墨的粘度值。
- 標準:通常要求粘度范圍在300-1500 mPa·s(根據印刷速度調整),過高會導致轉移不良,過低則易飛墨。
2. 細度
- 目的:檢測油墨顆粒的均勻性,避免印刷品出現粗糙或劃痕。
- 方法:采用細度刮板儀(如Hegman細度計),觀察油墨在刮板上的顆粒分布。
- 標準:細度值應≤15μm,精細印刷品要求≤10μm。
3. 流動性/流平性
- 目的:評估油墨在承印物上的鋪展能力,確保印刷圖案邊緣清晰。
- 方法:通過流動性測試儀測定油墨在傾斜板上的流動長度,或觀察流平后的表面平整度。
4. 干燥性
- 目的:測試油墨固化的速度,防止印刷品粘連或蹭臟。
- 方法:
- 自然干燥法:記錄油墨在標準溫濕度下的表干/實干時間。
- 加速干燥法:通過烘箱或紫外光(UV油墨)模擬干燥條件。
二、化學性能檢測
1. 耐光性
- 目的:評估油墨在光照下的褪色或變色程度。
- 方法:使用氙燈老化箱模擬自然光照,對比測試前后的色差值(ΔE)。
- 標準:ΔE≤3.0為合格(ISO 105-B02)。
2. 耐溶劑性
- 目的:測試油墨在接觸溶劑(如乙醇、乙酸乙酯)時的穩定性。
- 方法:用棉布蘸取溶劑擦拭印刷面,觀察是否脫色或溶解。
3. 耐酸堿性
- 目的:確保油墨在酸堿環境中保持穩定(如食品包裝接觸液體)。
- 方法:將油墨樣品浸泡于pH=2的酸液和pH=10的堿液中,觀察24小時后的變化。
4. 耐遷移性
- 目的:防止油墨中的成分遷移到接觸物表面(如食品包裝)。
- 方法:將印刷品與白色織物疊壓,在高溫高壓下測試染色遷移程度(GB/T 3920)。
三、印刷效果檢測
1. 顏色一致性
- 目的:確保批次間油墨顏色與標準色樣一致。
- 方法:使用分光光度儀(如X-Rite)測量Lab*值,對比色差ΔE。
- 標準:ΔE≤1.5為可接受范圍。
2. 遮蓋力
- 目的:衡量油墨覆蓋底材的能力。
- 方法:對比印刷品在黑白底材上的反射率差值,計算遮蓋率(≥**95%**為優)。
3. 光澤度
- 目的:評估印刷品表面的反光性能。
- 方法:采用60°角光澤度計測量,光澤度值根據需求調整(啞光油墨通常≤10 GU,亮光油墨≥80 GU)。
4. 網點還原性
- 目的:檢測油墨在印刷過程中的網點擴大或丟失現象。
- 方法:通過顯微鏡或放大鏡觀察印刷網點的完整性,對比原版網點面積覆蓋率。
四、環保與安全檢測
1. VOC(揮發性有機物)含量
- 目的:控制油墨中有害物質的釋放,符合環保法規。
- 方法:氣相色譜法(GC)測定揮發性有機物含量(GB/T 38597-2020)。
- 標準:水性油墨VOC≤30%,溶劑型油墨需符合地方限值。
2. 重金屬含量
- 目的:避免鉛、鎘、汞等重金屬超標(尤其食品包裝)。
- 方法:原子吸收光譜(AAS)或電感耦合等離子體(ICP)檢測(參照GB 9685)。
3. RoHS/REACH合規性
- 目的:確保油墨符合歐盟限用物質要求。
- 檢測項:六價鉻、多環芳烴(PAHs)、鄰苯二甲酸鹽等。
五、其他專項檢測
1. 附著力
- 方法:使用百格刀劃格后,用膠帶剝離觀察油墨脫落情況(ISO 2409)。
2. 耐磨性
- 方法:通過摩擦試驗機(如RCA耐磨儀)測試印刷品抗摩擦次數。
3. 耐高溫高濕
- 方法:將樣品置于60℃/90%RH環境中48小時,評估性能變化。
結論
紙張凹版油墨的檢測項目覆蓋了從基礎物理性能到環保安全的全方位要求。企業需根據具體應用場景(如食品包裝、標簽印刷)選擇檢測項,并結合標準(ISO)、標準(GB)或客戶定制化需求,建立完整的質量控制體系。通過科學的檢測手段,可顯著提升印刷品質量,降低生產風險,并滿足日益嚴格的環保法規。
希望這篇文章為您提供了清晰的技術框架和實用參考!如需進一步探討某一檢測項,可隨時補充說明。
分享